tcy8313459

书法 篆刻 高校学生教育

《立人兴文之弦歌绕梁》第四篇

       文学院60年院庆时编印了《立人兴文》一书,此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院志,第二部分是校友回忆文章——《弦歌绕梁》,这部分文章一是从50年校庆文集《风从草原来》中选取的,一是从77级校友文集《永远的77级》中选取的,一是院庆前夕专门向校友征集的。


记中文系教授王今铮老师


       赵广兴


       一、从右派分子到中共党员

       和王今铮教授相识是一九七九年我调到通辽师范学院以后。到中文系不久的一天晚上,我刚坐下备课,就听到笃笃的敲门声,打开门后,是系主任曾广裕带着一位中等身材,穿一身褪了色的灰布中山装的中年教师。他虽然穿着朴素,但精神矍铄,两眼炯炯有神,一头短发竖在头顶上,一看就知道是个性格非常倔强的人。曾主任介绍说:“这是咱们系汉语教研室主任王今铮老师,也是你的东北师大校友。”我赶忙说:“老前辈,请坐!请坐!”我之所以称之为老前辈,是因为我在东北师大读书时,王今铮已是东北师大中文系的老师,虽然没有给我授过课,但在念书时就听说过王今铮这个名字了。一九五六年他就出过《语言学概论》一书,被破格提为讲师。但一九五七年就被打成右派,非常年青的右派,在东北师大中文系是广为人知的。曾主任和王老师对我很热情,说有什么困难可以找他们。我们在一起谈得很投机,后来和王老师就成了无所不谈的朋友。

       王今铮被打成右派分子后,爱人也受到了牵连,在精简下放中也被辞退回家。这些年来只靠王今铮一个人的工资维持全家六口人的生活,日子的清贫可想而知。可他没一点怨言,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文化大革命中多次遭到批斗,一九六九年又被下放到吉林省突泉县农村劳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凡是插队的人大部分又调回原单位。当时东北师大组织部门找王今铮谈话,说通辽师范学院缺乏师资,希望王今铮能考虑一下,王今铮二话没说,毅然决然地来到通辽师范学院。

       他到中文系后一直起着骨干教师的作用,先后写出了《马克思与语言学》《语言风格简论》《论动物的语言》《修辞是运用语言的艺术》等学术论文近三十篇,再版了《语言学概论》,出版了《简明语言学词典》《汉语常用字典》等几部著作。由于教学与科研成果显著,晋升为教授。先后被推选为华北修辞学会顾问,内蒙古语言学会副会长,北京国际汉字研究会顾问,提任为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学报副主编。同时被选为内蒙古自治区六届人大代表,六届政协哲盟副主席。

       在此期间他多次找系党总支书记张冬祥同志谈话,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他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政党能像共产党一样,犯了错误,能主动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并向受过伤害的同志赔礼致歉……共产党是世界上最无私的党,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党,我要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永远为人民服务。”他生活艰苦朴素,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在担任政协副主席期间很少向学校要车,每次到政协开会,总是走着去,再走着回来。经过长期考验,他终于符合了入党条件。张冬祥找他谈话,说:“你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下届政协副主席就不能当了(政协副主席一般都由民主党派或民主人士担任)”王今铮斩钉截铁地说:“我宁愿不当政协副主席,也要加入中国共产党。”看来王今铮入党真正是不为名、不为利。从一九五四年他第一次写入党申请书到一九八六年四月三日入党,整整经历了三十一年。他的入党历程是多么艰辛啊!

       二、良师益友

       我和王今铮老师的交往中,很少谈及家庭琐事,基本上都是关于学校、系里及有关学术上的问题。教学中他始终强调师生的平等关系,教师调动,学生发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并给予良好的学习方法来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和个性,特别是潜力的培养和展示。在教学中提出问题,传递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在教学中注重知识性、趣味性和教育性。王今铮这一教学理念和方法,使我受益匪浅。根据这一教学理念,我感觉到每一节课都要重点突出,每一节课都要给学生新东西,这里说的“新东西”是指教材以外的,使学生一下子就能掌握的,譬如我在讲王蒙新时期的小说创作时,通过师生互动,教师总结,使学生一下子就掌握了王蒙是第一个在大陆运用意识流手法创作小说的人。王蒙的贡献在于突破了中国传统小说的框架,不再用情节结构,而是用人的意识流动来构思小说。和外国写人的潜意识还不同。这样讲重点突出,学生也容易记,还能调动起学生的思考和学习积极性。

       除讲课外,在论文的写作上王今铮老师也给过我很大帮助。在和吉林省六院校合编教材时,我分担的是新时期的散文部分。在整理材料中感到新时期的报告文学成就很大,和十七年相比有很大的突破。我感到有东西要写,但从哪入手、怎么写始终没想成熟,一直徘徊而没有动笔。和王今铮老师谈及此事,他琢磨了一会说:“你就从‘新’字上入手,题目就叫《新时期报告文学探新》。”我顿然醒悟,这样,一篇论文终于出笼了,这篇文章后来得到东北师大秋兰等教授的好评。古有一“字”之师,王今铮就是我今日的一字之师。

       三、人退心未退

       人到退休后,大部分都想干一辈子了,该轻松轻松了,再也不去想工作上的事了。于是便到离退办游艺室打打台球、玩玩麻将、下下棋……而王今铮老师人退心未退,仍然想着学校和系里的发展,并孜孜不倦撰写书稿。

       他曾多次找学校领导反映自己对学校和学院发展的意见。据我所知,他曾反映过教师阶梯队伍的建设问题。他说我校干部队伍的阶梯建设搞得很好,而教师的阶梯队伍就不行,由于这个问题解决得不好,致使一些教师离退体后某些专业师资便青黄不接。以文学院为例,周双利老师退休后,他的专题课《古文字研究》、诺敏的《民间文学》、赵广兴的《台港文字》、孙桂森的《巴金研究》等等,便也跟着退休。还有邵文利、刘永良、徐文海,随着他们的调离,他们开设的一些专题课,也随之离去。致使文学院现在仍不能真正地实行学分制,这很不利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关于实验室的建设和使用问题,他也提过建议,实验室是自然学科的重要基地,一定要立项目,找学科带头人,带研究生、本科生做好实验,从实验室写出论文。现在理科的论文综述文章较多,从实验室里写出的论文较少,不是从实验室里拿出数据的论文怎么会有生命力呢?严格说来研究生写综述论文是不应该毕业的。一个没有研究能力的人,怎么能算得上研究生呢?

       退休后,他又出版了《中学语言教学释例》《汉语十八辞格》《汉语二十八词格》三部书,计五十余万字,这是何等大的工作量啊?可以说王今铮老师是人退心未退。

       由于劳累过度,王老师于二O0六年五月去世。王今铮老师走了,但他那勤奋敬业,爱人、爱校精神却永久留在人们心里。


       本文选自50年校庆文集《风从草原来》。赵广兴,男,汉族,副教授,1939年12月出生,吉林人,1965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1979年2月调入原通辽师范学院中文系工作。



评论